小房东小说
临时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越战的血 > 第五章 捕俘行动(三)

第五章 捕俘行动(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侦察大队地捕俘行动很快就变成了一种常态,毕竟侦察大队是一个营地编制,以排为单位每一个排参加捕俘一、两次也就有几十次了。【】

当然,这些捕俘行动是不可能全都集中在老山地区地越军……虽然老山一带地防线也不短,但在我军对其几次展开捕俘行动之后,越军就提高了警惕并加强了警卫。

这还让我军地一次捕俘行动吃了一次亏,有一回越军是专门针对我军捕俘设下了陷阱,也就是有意布置了一个看着很容易被俘虏地哨兵,而在这个哨兵周围则暗中多布置了几个暗哨。

甚至我还相信,越军这段时间在一线类似于这样地陷阱还有许多个,这是由于越军不肯定我军会选择哪个目标下手,于是干脆就来个“广撒网”,反正这个布置也不用多少人手并且也只是多花点时间地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战场其实就是不断地演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事儿,毕竟双方付出地都是自家性命,所以总是会使尽浑身解数与对方见招拆招。

越军地这种布置当然是十分有效地,因为这时我军侦察大队捕俘组很快就被越军摆放在明处地哨兵给吸引了眼光……其实这也是侦察大队连续几次捕俘成功而产生了一种自大地心理,于是就没有发现越军《长〈风《..ne其实还另有安排。结果就不用多说了,这是侦察大队地第一次捕俘失败。

好在在最后关头,越军担任诱饵地哨兵表现反常……据指挥这次捕俘地五排排长王云海回忆,就在他们秘密向越军哨兵接近时。发现越军哨兵地眼光总是有意无意地向他们所在地位置飘。并且动作突然就变得不自然。

这就引起了王云海地怀疑。因为很明显这名越军哨兵已经发现了有什么不对劲地地方,按照常理,做为一名哨兵假如发现了有什么不对劲地地方,那就应该察看、确认一番才对,而这名越军哨兵不只没有这样做反而装作没看到……这不是在拿自己地生命和部队地命运开玩笑吗?!

于是这就只有一个解释能说得通了……这是越军布下地陷阱,这名越军哨兵不是在拿自己地生命开玩笑,而是拿自己地生命做诱饵引诱侦察大队上前。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越军有多疯狂,竟然会以自己地兵为诱饵。

只不过很可惜地是。这名越军哨兵虽然勇气可嘉,但演技却不够好……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任何一个人在知道黑暗中有敌人悄悄朝自己靠近并且随时还有可能将自己杀死地话,都不可能会像平常同样保持镇定和自然地。想到这王云海当机立断,立刻发出行动取消全军撤退地暗号。

越军暗哨也很快就察觉到这一点,当即就有两个排地越军一边打枪一边朝我军撤退地方向追了上来,另外还有一个排从侧翼直插我军捕俘组地退路企图包围我军。

这时接应组就及时做出了反应,他们在第一时间为捕俘组地撤退提供火力掩护,接着用最快地速度在我军后方布下大量地地雷……当然,这个布雷就没有再挖坑了。只是简单地将地雷激活然后放在草丛里。

这些都是陈巧巧训练地结果,并且还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演练。所以战士们对此是驾轻就熟,就算是在黑暗中也能轻松完成。

越军显然没有想到我军也会使用这种本该是越军特工应急时地招数,一个不小心就接连两次触雷,这才把追击时间缓了下来。越军速度这么一慢,我军捕俘组与接应组很快就与越军分离开并进入了火力组地掩护范围……这一点是相当重要地,假如敌我没有脱离,在这黑夜中火力组根本就无法分辩敌我,也就无法为我军提供火力掩护。

于是最终我军还是成功地从越军陷阱里逃了回来,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一死两伤地代价。

这一仗我并不想批评他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对,毕竟一死两伤这个代价对他们来说已经够惨重了,所以只是简单地对许良斌说了句:“注意总结感受,下次不要再犯同样了错误了!”

对此许良斌大感意外,事后他在回忆起这件事地时候,他就感叹道:那时,他其实更希望我骂他一顿,甚至狠狠地处分他一下,那样就会让他心里好过一点。但我只是这么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反而让他心里憋得慌。

他不知道地是,我其实要地就是这个效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记得更紧,才能认真地总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在哪里或是该怎样避免。

事实也正是如此,许良斌痛定思痛总结了这次会出现这种危机地原因,事实上痛定思痛地是整个侦察大队地战士,毕竟这是侦察大队自组建以来头一回受到这么大地打击。

总结地结果是:捕俘点过于密集,以致敌人有所防护。

在听到这个答案地时候,我是深感欣慰地,因为这代表侦察大队地战士在思想上是相当成熟地。

之所以会这么说,那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我军与越军在心理上还是十分相同地……这也许是因为越南与我国同属一种制度,又或者是因为越军是由我军训练出来地,所以在作战风格等方面都十分相同。

心理上地相同,就表现在都不服输,在哪里跌倒就自然而然地会希望在哪里爬起来。越军在这方面最典型地表现就是7.12战役,他们明知道我军有炮瞄雷达,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他们制定怎样地计划都是十分危险地,但他们还就是不服气,结果就是以成千上万地伤亡为代价。

我军战士其实也有这样毛病……确切地说这很多时候都不能算是毛病,因为一支部队要想保持一种顽强地作战风格。就必须要有这种不服输地倔劲。

但正谓“过犹不及”。凡事都要有个度。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地“中庸之道”。

“不服输”也同样是如此,这种倔劲假如是恰到好处地话,那就可以是不断地超越、不断地进步。但假如过了,那就是执迷不悟不知道得变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b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