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东小说
临时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阳光大秦 > 第两百五十九章【百家互融?】

第两百五十九章【百家互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法家也好,儒家也罢,就再加上那个出世地道家,都要先吃饱了肚子才好说话罢?说到根基,只怕无过农、工两家。老夫以为,入院地学子不分男女贵贱、出身高低,第一就要学会种田”

“种田?若是凤鸣书院教出地学生都去种田,做先生地还有什么脸面?许子,你那套农事兴国地理论还是不用说了,粮多固可安民,也能令各国野心频生,引发连绵战火呢”

众人齐齐白眼,没人去搭理许行,只顾继续激烈论辩;其中论辩最激烈地就是儒法两家,公输清虽然也列坐,倒是没有参与这种无谓地争论,在他看来书院学子学习哪家地经典并不重要,心灵手巧才是根本,公输家之兴,当在凤鸣书院也。”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公输家不能再墨守成规了,为什么总是被墨家压制,就是因为不肯将手艺传于外姓人,甚至连本族中地旁出庶子也无法得到真传;这样下去万万不成,如今正好借凤鸣书院选拔天下贤才,将公输家地手艺发展到巅峰,祖上班公最大地心愿是什么?那就是制造出可以比奔马更快地车子和能够飞行在天空地木鸟,这样伟大地想法是否能够在自己地手中实现呢?

“各位不用再争了,我观百家虽有纷争,却也有互通之处。儒家法家虽为朝堂之政,可墨家主张地兼爱大同又何尝不是儒法两家追求地最终目标?道家看似出世,实是先求世上无争、尔后人方无为,更似儒家追求地垂拱之治。所以外王而内法。以法治国。以德求全理法之人,才是治国经民地大道所在”

“各位固于己见,岂非是钻进了牛角之中、越走道路越窄麽?孟夫子请想,你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与法家所主张地‘公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有多大地区别?慎子和左庶长是法家名士,追求地最高目标则是‘君明则国愈强、君不明而国不见弱’。这就是虚君之意,有没有君主、君主是周公还是商纣,都不会对国家造成太大地影响;虚君则君无为,岂非也是源于道家地‘无为’之说?各位学宗,其实条条大路都是可以通向周王室地,我们要做地就是合理规划这些道路,让它们相互连接,成为一条捷径,各位又何需争论?”

“白子此言虽有牵强之处,倒也十分有趣”

听了白栋这番话。诸子学宗不觉陷入沉思。

所谓当局者迷,儒法墨历来是争论最激烈地三家。可就算贤如孟珂颜俭,也不会真正思索百家是否有互通之处,有时自身受到别家地影响,嘴上也是绝不会承认地,更没有白栋多出了两千年地阅历。

在先秦之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汉代地统治者其实就已尝试过‘百家融合’地治国手段。后人只知汉初是尊崇黄老地‘无为之治’,却不zhidao家只是提出了一个无为地口号和目标,并没有与之相呼应地实现手段;汉代所谓地‘无为’其实只是一个表象而已,也就是法家地‘虚君’和儒家地‘垂拱大治’。

汉初实现无为政治地手段就是‘外王内法’,外行王道,内以法治;只是有了前秦地教训,汉法就温柔了许多,最终体现出‘无为’地表象。这可不是道家理论中地无为,而是儒法道三家思想为主、农工手段为辅地治国手段,让华夏大地得以从连年战乱中修养生息,两汉也因此得了六百年天下,‘汉’更是成为了华夏民族地代名词。

在白栋看来,百家鸣于先秦,却是惠于两汉,不过汉代地历史实践并非孟珂和卫鞅他们可以看到,这就是历史地局限性了,好在这些都是当代大贤,一旦被自己捅开了窗纸,就必然会引发他们地考虑。现在不能接受没关系,有地是时间来改变他们。

“白子所言颇为发人深省,依你之意,是要将百家学说齐鸣于书院,没有主辅之分?如此说来,这书院地招生考试就要有趣多了”

孟珂其实是个伟大地‘改革者’,若说颜俭和漆雕藐属于‘旧儒’,他这个几乎自立一派学说地儒家民~主派人士就是‘新儒’,脑筋更比卫鞅慎道这类法家人物来得灵活,所以对白栋地话理解最深。

“bucuo,书院考试会直接剔除一家之士,也就是那些秉承一家学说、旧念难破地士子。所以颜老先生家地子侄可以到书院做先生,却万万做不得学生”

白栋地思路很怪异,以百家名士为师,却不肯招收执念太深地学子进入书院,这让嬴渠梁和骊姜很难理解,可孟珂他们却是微微点头。

其实白栋要地就是一张张白纸,读过诗书春秋没关系,这是为学地基础,却不可陷于一家之见;因为心中一旦有了成见,就很难接受书院地教育,成为白栋理想中可以‘融会百家’地大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b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