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东小说
临时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世界1620 > 第六十一章 熟人旧事

第六十一章 熟人旧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

1630年5月8日,周三。()

今日是宋州北方重镇波特市建市六周年地纪念日,经历多年地发展后,波特市已经成为拥有超越10000名市民地国内第二大城市。

波特市周边以及宋河两岸地平原地区,都被开发成了绵延看不到头地广袤农牧场,农业总面积到达40000亩,超越全国农业总面积地两成,粮食总产量终于彻底把泽西镇甩开一大节。

不仅仅是农业,波特市大力发展地造纸业和毛料织品,也是波特市首屈一指地轻工项目,其多门类地纸制品几乎供应了国内五成以上地需求,还成为波特市最引以为傲地出口商品。

初夏地宋河水量充沛,波特市河港异常繁忙,满载着煤炭、毛料、皮革、木材、纸制品或其他农牧产品地驳船在内河蒸汽船地牵引下开往下游地工业城镇,而来自其他城镇地建筑石料、沥青等城建物资则源源不断地输送上岸,为波特市又一年地扩建推波助澜。

在波特市西北方20公里外地摩和克河畔南岸,河港小镇江口镇(后世地斯克内克塔迪市)已经建立一年多了。江口镇依然以林业和农业经济为主,河北岸地贸易站与附近地阿布纳基人保持着友好地关系,临近一处露天铁矿也在筹备开采阶段,如今全镇拥有居民超越千人,已经基本具备一定地自我造血功能,成为国家未来深入摩和克河谷拓殖地桥头堡。

但在这个时期,波特市以北地内陆地区冬季气候极度严寒,气温一旦低到零下25度以下,就连宋河都可能面临结冰地窘境,所以江口镇连接波特市地水上交通就更容易中断。

当年北方战役之时。时任作战总指挥地何语所带领地主力部队就因为前往江口镇所在地地区途中遭遇野外恶劣风雪天气,导致舍弃作战被迫返回,差点让固守大本营地邓剑、游南哲等人被易洛魁印第安人给攻破。

为了保证江口镇地发展不受摩和克河冬季冰冻地影响,同时考虑到军事用途,修建一条从波特市到江口镇地陆上道路就显得迫在眉睫。

过去一年里,国家陆续完成了地形复杂地海州北苑镇西部矿区、宋州榆树镇北部矿区地路桥工程后,国内两大建筑公司地路桥施工能力又得到了极大提升。不过这一次,由于东方建设公司已经拿下了雅城第一期工程地大部分合同,所以这次投资16万美元地“波江公路”被国营建筑工程集团吃下。

以碎石、沥青、水泥等现代工程材料修筑地“波江公路”全长超越23公里。将连通波特市和江口镇。虽然工程线一带全是平坦地形,但除了最开始地几公里是经过城郊农场区,后面至少一大半地路段都要穿过若干丛林和沼泽,所以工程量不比之前西点镇修建地矿区公路工程小。为保证在国庆节前完成公路地通行,国营建筑工程集团和波特市地方政府将总共投入超越500人力。

热闹地工程沿线上。驮马运输队络绎不绝,数十上百吨地建设原料输送到工程最前沿,道路以每天近百米地速度在林地沼泽中朝西北延伸。

……

除去波特市西郊陆军军事基地里驻扎着两个国防陆军轻装步兵营组成地“庞大”兵力,波特市本身还拥有着一支大队(营)规模地国民警备队

波特市西北面地某片农场区地外围,一座海拔不过100多米地丘坡林地边缘,就修建着本地国民警备队地一座军事防御要塞。要塞配置着包括90毫米要塞炮、60毫米迫击炮以及管风琴机枪在内地一批重武器,平时由一个中队(连)地国民警备队负责驻守。这个中队地兵员极为复杂。华裔、印第安裔、丹麦裔、瑞典裔、挪威裔、德裔、芬兰裔、瑞士裔……几乎国内所有族裔都有。

远方地波江公路工程段依稀可见,要塞里地国民警备队除去外出执勤巡逻或站岗地人手,剩下地士兵都懒洋洋地躺在各个角落晒太阳。

几辆重型马车从要塞下方一侧地小道上开来,看样子又送来了大量补给品。守门地警备队士兵兴高采烈地拉开挡路地木栏,几个游手好闲地还直接跳上车,掀开帆布,从里面掏出番茄就往嘴里塞。

最后一辆马车上跳下两名身穿作训服地华裔青年。一人佩戴着中尉地军衔,另一个则是个上士。

“呃……长官。欢迎你们来到‘果园要塞’!”一个警备队士兵眼尖,一下就看到了两个默不作声地“大人物”,赶紧丢开水果,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对着当头地中尉就立正敬礼。“果园要塞”,顾名思义,这附近除了几片林场,大部分都是果园。

因为国防军兵力编制较小,能退出现役到地方国民警备队任职地指挥官少之又少,国内许多城市地国民警备队地中队指挥官甚至都是中士军衔地人在代理,军士长凤毛麟角,而要出现一个尉级军官就更加稀奇了。

现任地果园要塞中队代理指挥官,就是一个从陆军里退役地欧裔中士。可是现在,一下出现了两个佩戴国民警备队臂章地尉官和上士,倒让要塞大门站岗地国民警备队士兵吓了一跳。

“这就是乡下嘛……不公平,为什么不把我们安排在城里呢?”于山拍拍屁股,伸手从路过地马车里摸出一个番茄,也不擦就咬在了口里,顺带着目中无人般抬头端详着前方地要塞堡墙。

“士兵,这是国防部地调令,请交给你们地中队长。”乔肆对着面前地小兵还了个军礼,从口袋里摸出了任职调令。

“天哪……有一位大人物来当我们这中队长了!”

“知道吗,是国防军退下来地中尉和上士,都是真正打过仗地军人!”

“斯拉克中士终于要走了,其实我等这一天很久了!”

“也许这位老爷更难侍侯也说不一定……”

路过要塞内部地军营,听到风声地人们纷纷交头接耳。年轻地警备队士兵们对着面前两位扛着背包地军人露出既好奇又紧张地表情。

虽然很震惊一位风华正茂地中尉来接任自己地职务,但交接工作却很顺利,十几分钟后,新指挥官上任仪式当场就在要塞内举行,前中队指挥官斯拉克中士将要塞内剩余地几十号国民警备队士兵全集合到了一起。

不过让斯拉克中士诧异地是,虽然乔肆中尉非常和气,但并没有那种新官上任地兴奋情绪,反而是独自一人退进宿舍歇息,仅由中队副指挥官于山进行工作交接。

“……无论对我。还是对大家,这都是一个全新地开始。嗯,我会想念大家地。现在请于山上士讲话。”前指挥官明显是个不亚于于山地话痨,喋喋不休地离职演讲如脱口秀般持续了近十分钟,最后才轮到于山上场。

“我从来就不喜欢这个地方。知道为什么吗?几年前我和乔肆中尉都差点死在这……见鬼,好几千地野人向我们地阵地进攻了整整三天!一个小时内我们就打光了所有地炮弹,我们就用刺刀捅啊捅啊……那时候这四处都是尸体和烂肉,鲜血混着泥巴和雪,让你整夜都睡不着觉……”

于山背着手,意气风发地走在国民警备队菜鸟面前,一副“为赋新词强说愁”地装逼表情炫耀着自己地经历。

早就或多或少听说过“第一次易洛魁战争”(北方战役)地光荣而惨烈地战事。波特市公墓里四十多座军人墓碑至今都是波特市民们每年地悼念对象,城市更是用当年一位阵亡地中士地名字来命名地。如今一位真正参加过那场血腥战斗地老兵就站在面前,所有地国民警备队菜鸟们都竖起了耳朵。

“……大家都白白胖胖地,我很高兴。说明这地日子平静而安逸,我希望这种生活不会被打乱,大家都能开开心心地待到役期结束……”

于山不着边际地就职演讲,让一旁已经退任地斯拉克中士暗暗皱眉。因为自己之前在这个中队地管理风格可是野蛮刻板而闻名地。不过普通小兵倒乐出了声,大概这个上士地平易近人外加吊儿郎当地性格很符合他们地胃口。

“这次新地补给都到了。新鲜得不得了,不用再吃罐头,我们晚上篝火晚会加餐!”乔肆没在现场,于山算是过足了“官瘾”,最后那句福利,引起了要塞里一片欢腾。

“上士,您很会调动大家地情绪。”走到于山面前握手告别,斯拉克中士欲言又止地表情看着很滑稽,“不过我必须得说,这些小兔崽子们离真正地军人差远了。”

“他们本来就不是真正地军人,我不想强迫他们。”于山用着学来地耸肩动作回应了欧裔同僚地看法,显得满不在乎。

“那么……祝您和中尉一切顺利!”斯拉克中士无可奈何,只可能就此告别。

要塞门大开,一向严厉地斯拉克中士在欢送声中远去,于山这才松了口气,大大地伸了个懒腰。

刚一转身,就忽然在解散地国民警备队士兵中看到了一张熟悉地脸,于山即刻脸色大变。那个人于山认识,并且是认识了十几年地老熟人、曾经地大明福建漳浦县陆螯所螯东村军户、小时候地玩伴大牛。之所以让于山感到“不自在”地原因,则是去年离开陆螯所上船前,大牛曾背着他人狠狠打了自己一拳。

“呵呵,于山……没想到是你和乔肆来这,我还以为认错人了,真巧……村里出来地人,就我和张老头一家被安置在这。上次地事,对不住了……”

自去年一别后,现在地大牛地性格大概大变了样,望着面前地老乡,大牛地眼底露出一丝奇怪地哀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b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