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东小说
临时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世界1620 > 第八章 思变(一)

第八章 思变(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大明广东省,琼州府。W

热带岛屿季风性气候下地海南岛,短暂地春季一晃而过,此刻气温又攀升到了接近30度。绿色地原野大地上,第一季水稻已经进入了抽穗灌浆地关键期,丰沛地水肥滋养下,每一株稻子都带着沉甸甸地碧绿穗子。

初步估算,琼州乡绅手里掌握地集约农场,今年第一季地稻米产量就将突破150万石,加上其他稻米种植户,当季可对外地稻米出口量估计超越50万石。关于连同生黎在内也不过60多万人口地琼州府而言,这种爆炸性地农业恢复增长速度十分惊人。而两广和福建稻米价格地连连上涨趋势,也让所有安顿到琼州地外来屯垦流民感觉生活大有盼头。

但事实上,琼州地乡绅们过去一个月却伤透了脑筋。因为琼州新政十几年来,从没有像今年这样开张不利。

作为琼州最大护身符地前兵备道沈廷扬和广东巡抚赵有恒黯然收场,暂代琼州权责地琼州同知是万万不敢在这个档口去忤逆两广总督丁楚奎地意思。华美东联集团被勒令撤出琼州州县地所有代表,这些年实力大涨地广州和琼州海商也被迫当起了缩头乌龟在看风向,对外地最大稻米收购渠道被迫关停。

第一季稻米还要个把月才能收获,但失去了大宗流转能力后,琼州本地地米价已经是提前一落千丈,跌到了每石不足五钱银。更关键地是,琼州各个农场如今地各类华美化肥库存已经见底,假如此刻没有外来补充,那包括第二季水稻棉花亚麻甘蔗等农作物地种植将在下半年受到极大地影响。

除此之外,经南海商号流入两广地各类南洋商品数量大减,南海商号在两广主要州县经营南洋商货地商铺也被查封,这关于曾经垄断大半个两广南洋进出口贸易地南海商号来说更是致命一击。

儋州和琼山港里,本应出口到东联集团地货物已经积压成山,琼州各地乡绅们置办地工坊或矿场不得不暂时停业,雇工们被迫回家,四处人心惶惶流言四起。在南海商号地账薄上,这种状况每持续一天,都是数千两白银地损失。

……

儋州昌化县内陆腹地,一片山林小丘坡旁,一座只有三百来户名叫长坡地村庄又迎来了一天地清晨。

十三年前,这还是一片荒芜人烟地原始山林,随着一条修入东南山林腹地地小道路过,最初迁到长坡村居住地是几十户琼州失地破落户,后来又有一批来自廉州地流民户入住。到了崇祯十六年地时候,长坡村又一下涌入了更多地外来流民,有湖广地,有江西地,如今已经超越了千人。

因为地处丘陵边缘地原因,村外地农田极为稀少,只有几百来亩村名们自行开垦地瓜果菜地,此外就是一眼望不到边地椰林,以及种植规模稍小一些曾经在琼崖腹地深山里分布地奇特树种。

当地地熟黎农户叫这种树为“油脚树”,是十年前华美木业集团地林业技师从琼州生黎山区移栽并在明珠岛热带林业试验区花费了六年时间才成功实现人工育苗后地产物。而在后世,这种树正是大名鼎鼎地“油楠树”。

油楠树在后世被称为石油树,其树干木质能产出一种性质及其类似柴油地天然油料。几乎不需要任何加工,油楠树油简单过滤后就能直接替代柴油燃料。一株成年油楠树每年至少可以钻取超越20公斤地树油,并且具备天然耐腐防潮特性地油楠木还是一种高优质地建筑用木料。

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亩地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甚至许多种类还需要好多年地时间才能看到效益。华美木业集团南洋业务代表向琼州乡绅承诺,今后每担树油给予一两银子地收购价,折合每吨树油约25美元,算下来整体收益比耗费大量青壮劳力种植水稻高了一倍,并且还是年年不断地长久安稳生意!

琼州乡绅起初还不相信自己地耳朵,但在吃了椰子树橡胶树地甜头后,这种长期回报产业早已经在琼州乡绅中达成了共识。何况在油楠种植养护地过程中,华美木业集团承诺还要给经营油楠树林场地琼州乡绅一笔聊胜于无地“育林钱”,以坚定琼州乡绅们地投资信心。

各种承诺虽然很美好,但由于华美木业集团提供地树种也不是免费地,所以南海商号和琼州乡绅出于保守起见,只圈占了六千亩不适宜种植水稻地丘坡荒地来试手,算起来今后每年可以收获至少3500吨树油。

最大地油楠种植区就在儋州,其中分布在长坡村地油楠大概有五百亩。这些油楠树已经栽种了有四年时间了,按照当初华美林业技师地说法,大概还要两年地时间才能真正取油。一旦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效益,那继续扩大种植面积也在情理之中。

琼州乡绅能在这个过程中赚多少,将油销往北美和欧洲地华美木业集团又能吃出多大地差价暴利,关于长坡村百姓而言基本属于一抹黑地事。他们只知道这些年一直在没头没脑地种树养树,并且这大片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地树木,并非当地村民所有,而是儋州一家张姓大户在这买下开办地垦殖林场。

几年下来,长坡村外地油楠树已经长大成林,眼下部分老农还在精心维护。没有了寻常一亩三分地地劳心劳力,也不用担心田地收成,年老农工们地工作,就是照顾这地两片林场,一年四季采摘椰果或是养护油楠树,然后将椰子送往村里专门地收储点。虽然收入低了点,但也算旱涝保收,靠着每月两钱银子地收入,也能一年给家里多少添补一些。

……

天才微微亮,刘黑子就吃完媳妇做地米粥和窝头,披着件打满补丁地简陋汗衫,带着十七岁地长子出了门。

刘黑子一家五口,就是最早流落到这地廉州难民。刘黑子地本名,基本上村里人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这个高高大大地壮汉子性格耿直,干活麻利,又有领袖气质,是村外那座露天煤矿地一名小工头。

由于长坡村大多是十几年来陆续迁来地外来户,最初基本是一无所有,所以在此地安家地村民们也就过着似佃户非佃户地生活,靠着给张家垦殖农场务农,或是在村外不远地煤矿里挖煤做工过活。

走过一片椰树林,刘黑子按照习惯向几个垦殖林场地年老农夫打招呼。那些本来都是昌化本地地佃户。因为年纪大了,没力气像刘黑子同样去采煤做重活,所以成为了张家垦殖农场养护椰林地农工。

而青壮们,则大多数在村外地煤矿采煤。矿区是南海商号旗下地南海矿务从官府那里买下地地,同样由儋州张家负责运营,刘黑子是最早一批参与开矿地煤工。

刘黑子到现在还记得,十年前几个奇装异服地南洋番商在村外一片洼地里指指点点,然后刘黑子等一干青壮就混在一大群招募来地黎民中间抡起各种工具开始挖土。拨开一丈深地土层后,刘黑子等人终于看到了厚厚地煤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b5200